查看原文
其他

【西行见闻】尉洪薇:穿越时空隧道,望尽敦煌千年

尉洪薇 風追司馬 2019-07-25

穿越时空隧道,望尽敦煌千年

尉洪薇   2014级历史学1班


前言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靠嶙峋曲折的北寨山,东到巍峨突兀的三危山。千百年前,丝绸之路上浩浩荡荡的骆驼商队从这里走过,遍地的文物遗迹、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让这座历经沧桑盛衰的古城依旧流光溢彩。

“敦,大也;煌,盛也。”


第一雄关,古朴庄严

嘉峪关是敦煌之行的第一站,北连悬臂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历史上称为河西咽喉,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素称“天下第一雄关”。

穿过一座座城门,走在历史的厚土上,感慨万千。当我驻足在城墙下休息,抬头看到了大西北的天空,那么清晰,那么碧蓝,在蓝天的映衬下城墙更显得古朴庄严。这里早已经不再荒芜,而是透着祥和宁静,只因游客的到来略显热闹。想起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曾这样写嘉峪关:“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风雨岁月,静观世事变迁,嘉峪关历经沧桑终恢复原貌,让我们再睹它当年的风采。



千年莫高,守望敦煌

一个洞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段历史。壁画、彩塑、藏经、传说……哪一样不令人沉醉?第一次见到“莫高窟”三个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一幅佛教壁画下面标示着“莫高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见识的增多,让我对莫高窟越来越神往,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跟随着导游的讲解,一个又一个狭窄的门进去都能给我意想不到的震撼。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千手的观音、飞天的女神、反弹的琵琶、怀抱的胡琴、曼妙的舞姿,一幅幅人物画、故事画、山水画、建筑画都是那样地栩栩如生。我留恋这宏伟瑰丽的壁画,想看透这壁画上每一段诉说,想知道更多关于莫高窟的神秘。

莫高窟无疑是一座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只想令时间静止,让我再好好感受一下它的低吟浅唱。同时又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之情,那些潜心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专家学者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洒在了这个堪称奇迹的地方,他们无怨无悔,不为名利,只求还历史以真相,并给予历史最好的解读,献给今人最好的证明。


月牙泉边,鸣沙细软

鸣沙山和月牙泉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游客们十分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

伴着夕阳的余晖,我走近鸣沙山,软软的细沙,踩上去似乎可以把人心融化。骆驼队就在我的身边经过,它们并没有图片上那样凶悍,我一直看着它们排着一路纵队走向沙漠尽头。下一刻的我便兴奋地奔向了月牙泉,古朴的亭台楼阁,树木林立,秋天的月牙泉倒映着天边的斜晖,也装着远处的沙漠……我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静静聆听,仿佛听到了沙子真的在鸣响。终于,我爬上了沙漠的最高处,远处的夕阳洒在金黄色的沙子上美极了,月牙泉的全景尽收眼底,真的好似一弯月牙儿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里。

穿过鸣沙山,走过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店铺,我离这里越来越远,但却意犹未尽。风吹大漠吹了数千年,驼铃悠扬响彻古道西边,传说中的雷音寺早已不见,只留下鸣沙山月牙泉静静依偎,从不哀怨、从不寂寞,生生世世地陪伴着彼此。



丝路要塞,两关相望

阳关、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县境内,是汉代设在“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上的重要关隘,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们就像威武不屈的战士伫立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迎送着古往今来的旅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到玉门关自然想起这首《凉州词》,似乎更能感受到诗人将这辽阔的戈壁大漠描绘得如此壮美,并且流露出内心深处的悲凉。古老关塞,是人们无限的向往,今天我终于来到著名诗人王之涣曾经来到过的地方,同他进行跨越时空的慨叹。

阳关,也曾是古人吟之伤怀的千年古道,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了多少离愁别绪,被人们千古传唱,流芳百世。阳关易守难攻,在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昔日,这里金戈铁马,古道驼铃,亦有送别离情、话别不舍。似乎人们印象中的阳关就是凄凉消沉、寂寞荒凉,但是,今日的阳关早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

阳关、玉门关南北相呼应,它们历经岁月沧桑,今天我们给历史的“丝绸之路”重新定义。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之下,敦煌再次唤醒沉寂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意,使得更多人对丝路上的两关重新燃起敬畏之情!



临行感伤,再见敦煌

忘不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带给我的惊喜,让我领略了真正的大西北,那壮观的景色让置身其中的我发现,原来自己真得很渺小,走在辽远的戈壁沙漠,我似乎真如那脚下的一粒尘土。忘不了灯火阑珊的沙洲夜市,多才多艺的敦煌人把传统的民间技艺展示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旅游胜地避免不了文化的商业化,但也正因为这些给远在西北静谧的敦煌增添了别样的热闹和繁华。

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为沟通东西方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中国和世界共同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已不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不论在哪里都有我们中国人的身影和足迹,都有着我们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

再见敦煌!

编者语

从本期开始,“风追司马”将持续推送我院老师和同学们关于2016年敦煌考察的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由杏园史学社提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程小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